潍坊市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共赏非遗之潍坊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至今仍在发展和再创造、能够给人提供文化认同感和持续感的文化遗产或文化传统,潍坊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同为省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9项。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带领大家走进非遗,看一看潍坊几千年历史中最为珍贵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积极争创“东亚文化之都”,服务中心邀您共赏99个非遗项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家讲述非遗故事。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起源于明代初期。当时,杨家埠村民已具有了木版年画的刻印技艺,人们利用春闲时节将印年画的颜料、纸张绘制图案裱糊到风筝骨架上,扎制成独具特色的潍坊风筝,在清明时节放飞风筝自娱自乐,或馈赠亲朋。潍坊风筝的扎制多就地取材,最初利用高粱秸和苇子,由于这些材料难以烘烤弯曲,因而当时多扎制成“八卦”、“筛子”、“七星”等简单的几何形状的板式风筝。至清代,风筝骨架改为竹制。至近现代以来,潍坊风筝逐渐形成了以硬翅风筝为主,长串“蜈蚣”为最,软翅风筝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风筝体系。潍坊风筝讲究扎、糊、画、放,其中扎、糊为造型基础,画是弥补形体的不足,色彩则是造型的完美。潍坊风筝的造型不重自然形似,而是以形写神,讲究图案美。有些平面风筝在造型意识与民间剪纸一脉相承,而立体风筝则与民间的泥塑联系密切。潍坊风筝的题材除本来就适合风筝表现的鸢、鹞、鹤、燕、蝶、蝉等禽、鸟、鱼、虫之类,“刘海”、“童子”、“美人条”等年画题材也被移植到风筝上,并直接以画面命名,深受民众欢迎,以至于放“刘海”成为放风筝的代称。自年起,潍坊市每年4月都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来宾,并成了享誉国内外的“风筝之都”。年潍坊风筝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头风筝骨架

蝴蝶风筝骨架

《八卦》风筝

串式《九头龙》风筝

《双鱼》风筝

动态风筝作品《青蛙对弈》

风筝礼盒《龙佑天下》

来源: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

编辑:Punk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fangzx.com/wfsxs/562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