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高小“实践与探究”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在实际操作中有一系列难题摆在我们面前:现在课程方案中要求开设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材繁杂、内容过多,如传统文化、环境教育、探索活动、安全教育等,有很多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重复;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依据实际来选材或活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活动没有计划性,没法进行统一评价;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管理?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评价?这些就为学校有针对性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综合实践课程提出了要求。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利用当地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龙头,开发了《实践与探究》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研究,从整合课时、整合课程、整合资源、整合师资四个方面寻求突破,探索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1整合课时,合并连排,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实施提供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也是最需要改革和最容易创新的课程。为了彻底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短,活动走过场的问题,我们创新性地对课时进行整合、联排,每周二、周四下午都是三课时连排的综合课。将课时整合后,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带领学生走入自然中进行体验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地进行动手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老师们普遍反映效果不错,学生有很大的收益,解决了单节课时无法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难题。
开展“走进寿光蔬菜大棚”这一活动主题时,我们组织学生来到中国冬暖式大棚发源地---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全国十五大、十六大党代表王乐义书记用一下午时间亲自带学生们参观,给学生们讲冬暖式大棚的发展、寿光农民的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并不时回答学生小记者的采访,学生们受益很大。同去的两名家长志愿者感慨地说:“把综合实践活动课集中起来上,让孩子有机会走入自然、走入社会,这样的体验孩子们将会终生难忘。”
开展“难以去除的‘口香糖’”这一活动主题时,我们组织学生利用一下午的时间把学生们带到学校广场上,让学生实地测量、计算,想尽各种办法进行清除,再回到教室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小组形成了详实的报告,真切体会到清除口香糖残迹的不易,并针对本校师生和外来人员起草了两份“拒绝口香糖”的倡议书。主题活动后,校园内的口香糖残迹逐渐匿迹。
2整合课程,统筹编排,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实施提供科学规划近几年,我们一直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研究。在寿光市教科研中心的组织下,我校部分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参与,学习研究了现有的综合实践、地方课程5本教材及若干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集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重组了学习内容,分“走进社会”、“动手操作”、“拥抱自然”、“体验生活”四个板块,编写了《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并在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和潍坊教科院的指导下正式出版,为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提供了活动资源和具体指导。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涉及的领域广,活动范围大,内容繁杂。我们又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以《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为基础,重新对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学科,以及思想品德、科学等有关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在确立活动主题时,我们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巧借校内校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进行认真调研后,科学地选择、规划活动主题。
针对人与社会维度中的“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开展了认真讨论、研究,在活动展示阶段,我校启动了“首届小学生辩论会”,辩论场面和效果出乎意料。针对人与自然维度中的“走近母亲河----弥河”,带领学生走到大自然中,通过实地观测、采访,了解弥河改造的过程,并在全校发起了保护母亲河倡议。针对人与自我维度中的“校园安全问题”,我们进行了“校园安全总动员”主题活动,通过举行消防演练和逃生演习,让学生自觉增强安全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3整合资源,延伸拓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实施提供多元资源在整合课时和整合课程内容的同时,我们对校内外资源也进行了有机整合。在校内建立了陶艺、烹饪、木工、刺绣等学生实践工场,学生自主组建了多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外开辟了寿光蔬菜博览园、化龙镇胡萝卜基地、寿光巨能电力、寿光社会福利中心等实践活动基地;我们还积极挖掘家长资源,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让有特长的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或领孩子走到社区或社会,同时能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更好地渗透到家长心中,加强了家校共育。
有的家长志愿者来校讲授蔬菜的种植,有的传授学生珠编技艺,有的来校举办青春期讲座,有的带学生们到自己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进行“体验寿光发展”这一主题活动时,在寿光市规划局工作的家长志愿提前联系学校,主动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寿光市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寿光的发展。
4整合师资,全员参与,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实施提供可行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老师负担重。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采取了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办法。在备课环节上,我们采取一人精备、多人修改、学生共享的办法;在活动方式上,我们采取“走班制”、“上大课”,分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提高课程开课率,提高上课质量。“走班制”就是以年级为单位,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所长确定1—2个重点活动主题,精心备课,对本年级的学生轮流上课;“上大课”就是选择能适合集中开课的课题,或把孩子一块组织到校外实践活动,或在合班教室集中活动,或请家长来校集中办讲座。
有的家长志愿者来校讲授蔬菜的种植,有的传授学生珠编技艺,有的来校举办青春期讲座,有的带学生们到自己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进行“体验寿光发展”这一主题活动时,在寿光市规划局工作的家长志愿提前联系学校,主动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寿光市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寿光的发展。
1、学生:90%的学生增强了劳动观念,85%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与探索欲望,学生实践能力与劳动技能得到大幅度锻炼提高,逐步形成了良好劳动习惯。2、教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七次研讨会上,林春英老师在现场说课大赛和优质课评选中均获一等奖,纪清梅老师有7项论文和成果获奖,张倩、王国玲、刘海鸽等老师的论文和成果也获奖。3、课程: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寿光市教科研中心冯树学主任、杨振华老师,潍坊教科院孙俊勇科长,山东省教研室党好政、王秀玲老师,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莫景祺处长,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负责人、华中师大博士生导师郭元祥教授等的热心指导。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方面的创新做法,还在各级研讨会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4、学校:年3月,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观摩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与会代表观摩了我校提供的14个主题现场,学校做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给予了高度评价。先后有泰安、德州等地的参观团慕名来校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90%的学生增强了劳动观念,85%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与探索欲望,学生实践能力与劳动技能得到大幅度锻炼提高,逐步形成了良好劳动习惯。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七次研讨会上,林春英老师在现场说课大赛和优质课评选中均获一等奖,纪清梅老师有7项论文和成果获奖,张倩、王国玲、刘海鸽等老师的论文和成果也获奖。学校被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实验学校。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寿光市教科研中心冯树学主任、杨振华老师,潍坊教科院孙俊勇科长,山东省教研室党好政、王秀玲老师,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莫景祺处长,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负责人、华中师大博士生导师郭元祥教授等的热心指导。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方面的创新做法,还在各级研讨会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年3月,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观摩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与会代表观摩了我校提供的14个主题现场,学校做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给予了高度评价。先后有泰安、德州等地的参观团慕名来校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四大整合破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第八期发表。泰安市、德州市教育考察团慕名来校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典型做法。《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
闃撮亾鏉惧紱浼氬甫鏉ュ摢浜涘绉戠柧鐥?浼氶殣褰㈢殑閭d簺濡囩绫荤柧鐥呬綘娉ㄦ剰鍒颁簡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fangzx.com/wfswh/4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