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有个村,竟然有158个姓氏!这个村究
在城区,白浪河、潍州路之间,北接玄武东街、南临北宫东街,坐落着市区内最大的行政村——奎文区北苑街道则尔庄社区。则尔庄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闻名大江南北的“爆仗村”,以鞭炮、焰火制作而闻名遐迩。鼎盛时期,“则尔庄的爆仗个顶个”,与潍县萝卜、潍坊风筝齐名。所以,在潍坊,提起则尔庄,知道的人还真不少。但说起则尔庄的姓氏来,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据了解,则尔庄目前拥有居民余户,不同姓氏个,堪称“百家姓村”。那么,为什么则尔庄有这么多的姓氏呢?跟小天MM一起来看看吧!
则尔庄曾是个“移民村”
“截止到年12月底,则尔庄现有居民户,人,登记姓氏个。”则尔庄社区党委书记王俊仁说。“紧挨潍县城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曾在此处多年的潍县大集,为则尔庄吸引了众多外地人来此落脚,也使则尔庄成了有名的‘移民村’。”
◆◆◆
过去村民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靠种地为生的村民,他们主要给二地主种地。什么是二地主呢?就是解放前承包当时潍县城大地主土地的那些人。解放前,村里没有大地主,都是二地主把大地主的土地承包下来的土地再转包给村民耕种。
第二部分:外来的生意人。因为则尔庄村紧挨着白浪河,解放前白浪河两侧全是大集,所以吸引了很多外地人来此做生意,为了方便,他们就将则尔庄做为居住点,长期居住。
第三部分:本地落魄的生意人。有些人过去在老潍县城里做生意、居住,后来生意赔了,连城里的房子都没了,所以就到城郊租个房子住下来。
“由于这三大部分村民的存在,村里出现这么多姓也就不足为奇了。”王书记说。
经济的发展让村里的姓氏不断增多
过去的则尔庄
坐落于潍县城北侧城墙脚下,紧邻白浪河大集,从清朝时期开始,则尔庄就是江北有名的爆仗村,一到年关,“则尔庄的爆仗个顶个”的吆喝声,在大集上此起彼伏。近年来,随着四平路的开通、白浪河改造、和城中村的改造,则尔庄社区由原来的爆仗村成为了城区有名的“富裕村”、“博士村”、“文明村”。
现在的则尔庄社区
年则尔庄全村姓氏共个,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达到了目前的个。王俊仁说:“我们这儿嫁出去的闺女不想走,娶进来的媳妇乐遥遥。闺女出嫁后,不但自己的户口不迁出去,反而带来了则尔庄外甥,这就跟着来了新姓氏。”
记者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目前国内有据可查的“百家姓村”有3个,分别是临沂市费县方城镇诸满村,拥有姓氏个;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河西村,姓氏个;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姓氏近百个。这三个村庄的姓氏数量都不及则尔庄社区。
则尔庄有望复名“贝亅尔庄”
王俊仁介绍,则尔庄原名为“贝亅(zhi)尔庄”,这个“贝亅”字其实大有来历:“听村里老人说,传说有支氏俩兄弟来到潍坊,二弟定居此地,所以取名支二庄,意思就是支氏老二在这里居住。这个村名一直沿用到了清代,直到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来潍县做县令时,才改为贝亅尔庄。”
“而到年人口普查时,因为‘贝亅’为生僻字,且计算机无法输入,就暂时借用了‘则’字,贝亅尔庄也就成了现在的则尔庄。”则尔庄社区工作人员孙扬扬告诉记者,虽然暂时借用了“则”字,但口语上本地人大多还是沿用“贝亅(zhi)”的读音,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老人只知道“贝亅尔庄”而不知“则尔庄”的原因了。
“我们年轻的时候出去工作,都需要填写家庭住址,我每次写‘贝亅尔庄’,人家都不认识那个‘贝亅’字。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愿意换啊,毕竟祖上传下来的的村名,大家都有感情了。”今年近七十岁的村民乔大爷告诉记者,不少村民都担心“贝亅”字就此埋没了。
为尽快恢复村名,社区也做了很多努力。目前,社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恢复村名工作班子正在广泛搜集资料,争取早日恢复“贝亅尔庄”的村名。
这些姓氏故事你知道吗?
桂姓渊源:
桂姓,中国姓氏之一,出自姬姓,得姓始祖为姬奕(桂奕),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位。
《姓氏考略》指出,桂姓系出姬姓,是周朝末年秦国博士姬季桢的后代。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姬季桢被坑杀,他弟弟姬季眭担心会连累到姬季桢的四个儿子,分别为他们改姓。其中大儿子姬奕就以叔名姬季眭的“眭”同音字“桂”为姓,改名为桂弈,又因为在古代“眭”字和“桂”字通用,称桂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桂姓。桂奕也就成为桂姓的得姓始祖。
据则尔庄的老人告诉记者,桂姓是则尔庄迁入比较早的姓氏。相传在元明时期,桂姓有四兄弟从北平躲难迁出,其中两兄弟迁徙到了寿光,在当时田马镇(今稻田镇)、纪台镇聚集居住,现在寿光市纪台镇有桂姓聚集村落桂家村;另一桂姓兄弟迁徙至老潍县留下。桂姓族人白天在潍县城内做活营生,夜里就到城外的则尔庄住宿。随着生计慢慢稳定,开始在则尔庄建住所长期居住。当时则尔庄有座大庙,桂姓族人房产多建筑在大庙的前方,可见桂姓迁徙到则尔庄较早。目前,则尔庄桂姓人口约人。
庞氏族两支:
庞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名第位,人口较多,在全国分布比较广泛,尤以山东、广东、广西为多,此三省之庞氏约占全国庞氏人口的60%以上。
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庞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因受封于庞乡,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庞”作为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庞氏出自姬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据了解,庞氏祖在元朝至政年间、明朝洪武年间分别由昌邑和山西洪桐县迁徙到老潍县庞家庄(现潍坊市寒亭区双杨店镇庞家)。则尔庄庞氏就是后来由双杨店庞家迁徙过来的,分庞氏族三支和四支。庞氏族三支是第20世族人在清末时期来潍县谋生,后在则尔庄落户,目前已发展到第28世;庞氏族四支是第21世族人进城谋生时迁入老潍县城东关苟家巷,后第22世族人来到则尔庄落户,目前发展到第27世。则尔庄庞氏共约40户,70余人。
昝姓多数人不认识:
昝(zan)新伟是则尔庄媳妇,父母家住北苑街道丁家村。据了解,在潍坊昝姓的市民很少,据昝女士介绍,她过去听别人说,在潍坊除了她们家外,只有两位市民姓这个姓,一个在交警队,另一个在一家化工厂。
昝女士告诉记者,她父亲名叫昝永军,今年70多岁了,她听老父亲介绍,她们家过去住在淄博,后来父亲的祖辈迁到了潍坊,从此在丁家村定居下来,截至目前也有四五代了。
昝女士说,前些年,她和对象开了家修理铺,外出干活时,别人拿到名片后因为不认识昝字,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即使她告诉别人她姓昝,可对方还是一脸茫然。
“蒯”姓:
蒯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位。在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位以外。据社区居民蒯风光介绍,则尔庄蒯姓居民自明朝万历年间,从苏州吴江迁至潍县扎根,世代繁衍,同明朝建筑大师蒯祥同属一支,现有则尔庄有蒯姓居民18人。
潍坊名人还不少。蒯仰山(5—)字洪涛,出自三世医家,专治婴幼儿症,因攻有专长,年任潍县中医公会副会长。蒯宪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山东印社副社长,潍坊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则尔庄的少见姓氏还有:昝、边、桂、吉、桑、仪、米、章、节、匡、时、宁、宿、党、冀、雷、银、娄、南、盛、兰、费、诸、成、万、奚、迟、纪、殷、路、易、宗、仲等。
《潍坊广播电视报》记者王晓庆
更多精彩
请经典回顾焦力群教授颈动脉狭窄介入治使用重楼的中成药名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fangzx.com/wfsmj/43216.html